绿色低碳发展不妨看看湖州
作者:何无梦、杨冕(分别系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研究中心助理教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2005年8月15日是湖州历史上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那一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同志来到安吉余村考察调研,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科学论断。此后,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湖州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构建绿色低碳新发展格局、努力承担碳中和责任、如期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作为习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发源地,湖州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打造具有规模效应的“绿色智造高地”。2010年至2020年间,湖州的节能减排降碳与提质增效工作取得很明显的成效,能源强度和碳强度的下降幅度一直处在全省前列,能源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绿色交通服务明显提升,全市累计淘汰老旧营运车辆1948辆,新增纯电动公交车1750辆,清洁能源、新能源出租汽车总数达到380辆,新建骑行绿道900公里。
从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到构建绿色工业体系,从深入实施低碳交通转型到推动各领域减排增汇,从数智并举到全民低碳行动……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犹如一盏指挥全局的“红绿灯”,系统推进湖州数字化减碳治理在工业、能源、建筑、交通、居民生活等领域的实践探索,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新模式。
在工业方面,自2020年起,湖州推出一整套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根据不一样的行业领域的情况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制定碳效改革升级重点方向和举措,推动工业公司和工业园区加强多维度、全链条、全过程的用能管理,协同推进大、中、小企业节能提效,系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综合能效水平。2021年,湖州推出“碳效码”,核算各企业在同一周期内产生的能耗总碳排放量,按标准将得到的企业周期内单位增加值碳排放量划分为低碳、中碳、高碳三个等级,并设置标识显示企业相应的碳效等级,以科学评价其所处的碳效水平。同时,在各工业领域开展对标达标,在重点用能行业遴选发布能效“领跑者”企业名单及其能效指标,引导形成赶学比超的氛围;支持大规模的公司全面实施绿色制造,快速推进节能提效工艺革新。此外,湖州还充分的发挥数字技术对工业能效提升的赋能作用,推动构建状态感知、实时分析、科学决策、精确执行的能源管控体系,加速生产方式的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通过推动5G、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节能提效领域的研发应用,积极构建面向能效管理的数字孪生系统。
在金融服务方面,湖州充分的发挥行业协会、智库、第三方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为节能减排降碳效应显著的重点项目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例如,以工业碳效码为抓手,完善碳效评价理论制度体系,迭代拓展“碳监测-碳对标-碳中和-碳应用”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横向贯通统计、税务、电力、金融等部门,纵向贯通省、市、县、乡镇四级和各类工业公司,探索绿色共富的碳汇新服务路径。2021年8月,湖州出台全国首部地市级绿色金融促进条例,在全国率先构建“碳中和”银行体系和“1+4+N”湖州数智绿金体系,推动金融领域的制度重塑和流程再造。
在居民消费方面,湖州采取一系列鼓励居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的措施。例如,通过支付宝、微信、公交集团等平台,实时采集绿色消费行为数据,记录居民的绿色生活轨迹;探索构建“行为识别—自动采集—科学核算”全链条方法学体系,建立碳普惠积分制,以物质或精神奖励的方式激励、回馈公众;制定、出台用碳惠积分兑换公交、停车、文旅、医疗等公共服务的优惠政策,确保减排量与碳积分兑换的科学性和公平性。2021年,湖州发布全国首个绿色低碳生活指数,在国家和省级规定的生活领域基础上,增加了绿色快递、绿色农贸市场、绿色产品认证等特色内容。
分析湖州的节能减排降碳治理模式,数字化技术改革无疑是主旋律。要想打破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间的锁定关系,就需从提高能效和降低碳排放强度入手,以数字化改革提高质量、效率和动力。湖州推出的工业“碳效码”便是依托“工业碳平台”这一工业数字化平台,与国家电网新能源云、绿色金融服务和数字经信等平台实现数据互通共享。在2021年推出工业“碳效码”后,湖州市总体工业单位增加值实际碳排放量与前一年相比下降了12%。多家企业表示,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依托于“碳效码”的绿电交易政策,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了很大助力。
基于信息技术的绿色金融数智改革,为在线金融和财税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持。数字技术的应用,使金融服务机构能够突破物理网点和业务人员的服务局限,快速缩短业务流程,减少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有效提升了服务效率。从社会资金的整体配置情况去看,绿色金融数智改革不仅有助于提高储蓄和投资水平,还提高了经济主体在各种投资机会间分配资源的效率。
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与公众监督方面,数字化技术改革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湖州通过碳排放的数字化检测和评估,公开环境信息,有助于形成环境保护的长效市场机制并推动社会公众热情参加减排行动。要求企业主动披露生态环保法规的执行情况和环境治理情况,不仅有利于发挥长期资金市场对环境资源配置的有效引导、企业对绿色研发技术和应用的极大热情,还有利于促进环境污染治理第三方市场的健康发展。此外,环境信息公开披露还能提升公众监督企业污染排放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引导社会公众评估、选择绿色低碳产品,有利于形成全社会绿色转型的合力。
虽然湖州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但也要看到,数字化绿色转型的任务进程仍存在改进空间。例如,目前实行的工业碳效综合评估与分级赋码,只属于各行业内部的激励政策和相对评估,作为行业标杆的能效“领跑者”,也只在行业内部具有激励作用,如此容易造成行业间碳减排发展不均衡的局面,难以在全工业领域范围内对所有行业形成激励和推动作用。再如,数字化绿色转型的工作重心主要停留在企业、工业园区与城市范畴,对农村地区的农林渔牧业与矿业的绿色发展、生态资源的修复和补偿等领域关注度不够,易引起绿色发展在城乡间不均衡的情况。今后,湖州应进一步拓展数字化绿色转型的实施范围,将碳效评估引入工业以外的其他产业,进一步强化企业节能减排与消费者、社会公众的市场联系,将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资源修复纳入数字化框架内,推进全社会一体化的绿色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