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新动能再添动力!SHEIN广州希音湾区供应链项目开工
近日,SHEIN希音位于广州市增城的希音湾区供应链项目一期开工活动正式举行。该项目总投资百亿级别,通过“绿色、智能、自动”的一体化供应链建设全球交付中心,为SHEIN全球销售提供核心支持,三期全部达产后年出口额预计超千亿块钱,预计引进产业人才高峰期可达约10万人。该项目一期的开工,标志着SHEIN智慧供应链矩阵的不断完善。
广州希音湾区供应链项目,是SHEIN持续投资加码大湾区供应链建设,带动上下游产业与人员发展的核心项目,整个项目将建设集运营、仓储、备货、拣货、分拨、发货、结算等为一体的现代化供应链中心,为SHEIN全球销售提供核心支持。该项目中,SHEIN总投资达百亿元人民币,三期全部达产后在增城累计年出口额超千亿元人民币,预计引进产业人才高峰期约10万人。
本次开工的一期项目投资达到36.9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不少于80万平方米,将建设运营仓储、发货、结算等订单履约业务。一期项目达产后预计引进产业人才高峰期约3~4万人。随着项目建设推进,将进一步促进广东外贸出口的增长,并带动大量直接就业与上下游产业链人员的发展。
广州市商务局有关领导指出,“希音湾区供应链项目开工是广州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件喜事,也是推动我市经济高水平发展的一件大事。SHEIN(希音)作为广州跨境电子商务乃至全市外贸的排头兵,十年来SHEIN和广州双向奔赴、同向而行、相互成就,逐步构建起了强大的供应链优势和产品竞争力,成长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时尚品牌之一。项目将夯实SHEIN供应链基础,也将大力带动区域经济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为广州外贸新业态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广州市增城区有关领导表示,“增城区积极培育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引进了SHEIN(希音)等头部企业,不断的提高外贸发展能级。SHEIN为我区乃至广州市的外贸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广东省、广州市的重点项目,项目对打造新型服装外贸产业生态、壮大跨境电子商务产业、提升增城乃至广州外贸发展能级都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数据显示,广东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从2015年的113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8433亿元,年均增速高达71.4%,占全国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比重超过1/3。广州希音湾区供应链等项目的持续加码,将继续助力广东省跨境电子商务出口新动能。在黄埔海关的统一部署下,增城海关对希音等高资信企业赴港电商车辆实施跨境通关便利措施,在电商产业园推动设立“深圳机场前置货站”,全天候助力跨境电子商务出海外销。
SHEIN副总裁王志青表示:“SHEIN秉持世界一流的建设标准与理念,希望将广州希音湾区供应链项目打造成‘智能、自动、绿色’一体的、世界级的供应链仓储物流中心标杆,通过SHEIN柔性供应链、数智化技术、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丰富资源及经验助力产业带和商家们的全球化发展,并助力当地的经济与社区发展。”
在自动化方面,广州希音湾区供应链项目深度服务SHEIN自主品牌的柔性按需、小单快反供应链体系,提供高效便捷的仓储物流支持,园区物流采用全链条自动化系统,可实现货物接收、识别、分拣、打包、出库的全过程智慧化,来提升仓储运营效率。同时,深层次地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装备、智慧系统,以信息化管理、智慧化运维提升园区的运转效率,促进资源、能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而通过模式创新从源头减少浪费,并将可持续发展根植于全流程运营日常中的SHEIN,也将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融入该希音智慧供应链基地中。园区设置了集中式水蓄冷空调系统,通过削峰填谷的模式有效节省能耗,实现低碳绿色的运行目标。项目还通过屋面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预计年均节省标准煤约8121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2000吨。秉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园区以LEED最高等级的铂金级认证为建设目标,将服务客户、优待员工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项目的每一个环节。
通过广州希音湾区供应链项目的建设,SHEIN辐射广州、肇庆、佛山等大湾区城市的智慧供应链矩阵不断延展和完善。一直以来,“自主品牌+平台”双引擎发展的SHEIN持续为产业和市场创造价值。SHEIN同名时尚自主品牌,通过创新的柔性按需供应链模式,引领服装行业的产业互联网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并在技术创新、培训支持、工厂扩建等领域全方位助力传统服装工厂转型升级,持续不断的提高国内服装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影响力。据统计,SHEIN的发展也带动贸易出口、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等上下游一大批行业及百万级上下游人员的就业发展。
与此同时,随着SHEIN平台化模式的深化,SHEIN作为触达全球化市场的桥梁,助力更多第三方商家、品牌和产业带出海,已有超20个省份的逾300城产业带通过SHEIN平台出海开拓国际市场,覆盖服装、鞋类箱包、珠宝配饰等20多个品类。近日,SHEIN又加注“优先处理、优选资源、优质服务”三大举措助力“优品”出海,逐步提升跨境商家产品、品牌竞争力,加大培育优质商家,扶持高品质的产品,助力优秀品牌出海。(李记)
北京时间11月15日23时13分,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自中国空间站建造以来,空间应用系统已在轨开展了百余项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阶段性研究成果持续产出。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群研究员课题组、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张旭院士课题组和北京师范大学吴倩教授课题组合作,深入解析了人类背根神经节(DRG)发育过程中调控多种感觉神经元分化的多层级信号通路,并成功构建了人类DRG类器官(hDRGOs)模型。通过比较人类和小鼠的感觉神经元发育,研究人员发现两者在发育进程、基因表达谱和细胞亚型上存在差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民航高校应发挥特色优势,形成“航空+”的多元化低空经济专业型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促进低空经济科技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小组成员正在围绕近期发射任务进行产品研制。日前,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已于11月17日21时25分受控再入大气层。 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于2024年1月17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入轨,装载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
一声战机轰鸣划破长空,一柄银色利剑直冲天际。此次歼-35A敢于摘掉面纱公之于众,不是因为它不再神秘,而是因为它拥有基于实力、能力、国力上的强军自信与大国自信。
我国科学家目前已完成八条全球主要海沟深渊的载人深潜科考,创造多项世界载人深潜作业和科考新纪录,在深渊深海地质、生命与环境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重大发现和科考成果。
我们一定要坚持科学技术创新的战略先导地位,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在全球科学技术竞争中抢占先机,在新兴起的产业、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主动权。
该项技术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东莞磁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
120公斤推力级涡喷发动机KP12可配装多用途无人机开展灾情监测、空中消防、物资投送、通讯中继等。
日前,《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严建兵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玉米籽粒脱水的分子机制,为快脱水宜机收玉米品种的培育奠定重要基础,我国宜机收玉米品种培育有望进一步“提速”。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张军院士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国际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其光能利用率创造了世界纪录。相关成果日前在《自然》期刊发表。
中国石化在天津南港正式投用国内首座冷热能互换站,年解决能力超260万吨。
13日,全球首个吉瓦级海上光伏——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首批光伏发电单元成功并网,成为全世界率先成功并网的最大海上光伏项目。
当前,我国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扎实,农业现代化正向纵深迈进,更需要铆足干劲、再接再厉,大力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北京大学郭雪峰教授、山东大学李延伟教授和北京大学莫凡洋教授等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在芯片上对开环易位聚合反应的在线调控,实现了单个聚合物的精准合成,有望为聚合物材料精准制造与有机合成领域带来革命性进展。
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工程师认证制度,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形成一个由政府人才综合管理部门主导,由产业部门、企业、院校、工程界和专业社会组织紧密合作、合理分工的治理体系。
近日,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南非最大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项目——红石100兆瓦塔式熔盐光热电站顺利实现并网发电。
世界气象组织在《联合国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期间发布报告说,2024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