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访华,标志着近年来濒临破裂的中澳关系出现了显著改善。澳大利亚的对华态度长期受安全关切和经济利益两大矛盾因素左右。本届澳大利亚政府虽然在很大程度上纠正了长期以来澳方肆意指责中国的敌对做法,但偏见并未完全消失,加之美澳共同推高贸易壁垒令中澳关系暗藏风险。澳大利亚应从现实出发,正视中澳经贸的重要性,共同推进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
11月4日至7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访问中国。在访华之前,他小心翼翼地拿捏着澳方对两国关系取得突破的期待,仿佛生怕预期过高。然而事实却是,他对中国的友好外交态度产生的结果令他大喜过望。
这是澳大利亚总理7年来首次访华,受到中澳双方欢迎。这是一个明显的迹象,表明濒临破裂的双边关系出现了显著改善。
阿尔巴尼斯的此次访华反映了决定澳大利亚对华态度的两个维度:一个主要是基于安全考量,另外一个则基于澳大利亚对华贸易依赖这一事实。人们希望这次访问能增加第三个维度,让阿尔巴尼斯有机会看到真实的中国,而不是通过他的安全顾问“滤镜”来看中国。
阿尔巴尼斯此次访华之旅始于上海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个起点选得很合适,因为贸易是澳大利亚经济繁荣的基础,而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2022年双边贸易额约为2200亿美元。澳大利亚超过四分之一的出口收入来自中国,它的经济发展需要与中国建立更多的贸易关系。
在上海进博会上,阿尔巴尼斯参观了澳大利亚国家馆,在那里,200多家参展企业展示了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合作成果。过去一年,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商品和服务价值超过1300亿美元。上一次澳大利亚总理访问中国是在2016年,当时两国的贸易额还不到600亿美元。
澳大利亚应当相信,中澳两国彼此需要对方。然而,当前两国关系中存在一种错位的敌对情绪:澳大利亚认为它一直可以、且现在仍旧能任意地教训甚至指责中国。这种根深蒂固的偏执观点,导致了澳大利亚前几届政府前所未有的对华强硬。
直到本届澳大利亚政府,在阿尔巴尼斯和外交部长黄英贤的努力下,这种毫不遮掩的态度终于大幅收敛,但也并没有完全消失。就连阿尔巴尼斯本人也强调,本届政府在中澳关系上的宗旨是,“在可以合作的地方合作,在必须分歧的地方分歧”,但前提是符合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
澳大利亚商界对两国商业关系的未来持乐观态度。上海澳商会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对未来两年中国的市场机遇和一直增长的盈利能力表示乐观,近66%的受访企业计划维持或增加在华投资水平。
然而另一方面,在贸易和沟通改善的背后,澳大利亚与美国共同建立的贸易壁垒令中澳关系暗藏风险。其中最主要的障碍是阻碍中国继续参与扩大所谓“战略性矿产”开发。对于澳大利亚的“关键矿产”,中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为中国很早以前就开始投资于这些矿产的勘探和加工,而彼时谁也没觉得这些矿产有什么“关键”。如果未来澳方施压中方出售这些投资,或对新的并购项目收紧限制,将有几率会成为中澳贸易摩擦点,考验阿尔巴尼斯在此次访问中所作承诺的诚意。
澳大利亚对阿尔巴尼的这次访华有明确的目标,意图开启对话,展示澳方的“耐心、谨慎和深思熟虑”。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肖千曾在去年履新时发表讲话称,“期待同澳大利亚政府和各路朋友一道……一同推动中澳关系重回正确发展轨道”,这是一项“光荣的使命”。澳方最近的举措正是这项“光荣使命”的一个良好开端,而结果也是出乎意料地好。
(记者刘志强、常钦、郁静娴)粮食丰收,颗粒归仓。今年,在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情况下,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功不可没。减“单”增“双”,湖南省湘乡市棋梓镇普安村农民田学文说:“单季稻改成双季稻,早稻集中育秧每亩补贴100元,流转的2000多亩田多种了一季,增收20万元左右。
近日,AI与数字化的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青年学者、中山大学教授黄凯团队研究开发出一款高度仿生的老鼠机器人NeRmo,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机器人》。这款机器人的核心创新在于其柔性脊柱的水平摆动设计,大幅度的提高了机器人的运动灵活性和效率。
据新华社电国家统计局12月11日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据介绍,2023年,全国夏粮产量为2923亿斤,比上年减少25亿斤,下降0.8%;早稻产量为566.7亿斤,比上年增加4.3亿斤,增长0.8%。
“海上风电是清洁能源建设的兵家必争之地,更是风能产业的科技制高点。”他建议,加强海上风电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制关键共性技术标准,通过标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快速发展的5G、人工智能等技术,是充满了许多活力的创新引擎,亦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的重要抓手。这些数字都表明,中国将持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科学技术创新带来的福祉。
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储存环最后一台磁铁12月11日安装就位,标志着HEPS储存环主体设施安装闭环。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12月11日,工作人员安装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加速器储存环线
针对当前呼吸道疾病,特别是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形势,国家卫健委10日就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近日,我国航天两大集团公司党组机关报《中国航天报》推出“为建设航天强国不懈奋斗”系列评论,在其中一篇评论中提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对标SpaceX,集团公司在发展理念上、科研生产模式上、关键核心技术上、质量效率效益上存在很明显差距和不足,整体上大而不强、大而不优”。
12月9日,记者从东北农业大学获悉,该校野大麦种子人工扩繁基地喜获丰收。这标志着“野大麦种子扩繁与退化盐碱草地生态修复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达到预期目标。
记者12月8日获悉,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为磊教授联合国内外研究人员,在海洋生物碳泵研究领域取得最新进展。研究人员介绍,此前,对海洋生物碳泵的直接观测主要利用沉积物采集器,数据极为稀少。
美国两个科研团队在7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分别刊文称,他们首次让单个的分子处于量子纠缠状态。科学家已实现多个光量子比特超纠缠态的实验制备,让单个分子处于量子纠缠状态,有望为量子信息技术探讨研究带来新启发。
“我将以当选院士为新起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倍加珍惜院士荣誉称号。过去三年,李殿中组织包括中国科学院7家研究机构在内的40余家行业单位和优势力量,成功突破高端轴承“卡脖子”技术难题。
只需牵住“狗绳”,报一声想去的区域,智能电子导盲犬“小西”便会缓缓启动,为视障人士带路;打开一些地图类App,选择无障碍模式,界面就会显示出沿途无障碍公共卫生间的位置和通过无障碍电梯上天桥的提示……一大批“黑科技”命中残障人士的生活痛点,帮他们开启无障碍生活。
实现“双碳”目标,不仅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良好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迫切地需要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从清华大学获悉,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简称“锦屏大设施”)土建公用工程已完工,具备实验条件。首批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个实验项目组进驻开展科学实验。这标志着世界最深、最大的极深地下实验室正式投入科学运行。
量子计算领域的一项纪录再次被打破:美国波士顿量子计算初创公司QuEra建造的新型量子计算机拥有迄今数量最多的逻辑量子比特——达到48个,是此前逻辑量子比特数量的10倍多。
6日,全球首座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在位于辽宁盘锦的辽河油田竣工投产。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电热熔盐新型储能注汽技术实现“从0到1”的突破。
研究者、监管者、医生、患者,还有医学期刊,都将重视这些试验以及这些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以下简称“示范工程”)6日完成168小时持续运行考核,成功投入商业运行,
日前,相关领域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加快建立新能源产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这一主题,积极建言献策,助力新能源产业资源回收利用可持续发展。新能源产业链涵盖原料生产、装备制造、电站开发运营、回收利用等各环节,“由谁来承担回收责任”,是大家普遍关心关注的线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