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新国潮”机遇 加速时尚纺织服装产业升级
宁波是“红帮裁缝”发源地,宁波装和宁波帮、宁波港一样享誉全球。2019年,时尚纺织服装产业纳入“246”产业集群,作为十大标志性产业链重点打造。宁波时尚纺织服装产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多、知名品牌多、产业影响大,拥有规上企业839家、上市企业9家、“单项冠军”6家、“未来工厂”2家,是中国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近年来,宁波服装业产品雷同、营销同质化、文化元素挖掘欠缺等问题逐渐显现,领头羊逐渐丧失。市党代会提出,要让宁波“传统优势产业生机勃发”,这给宁波服装产业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随着近年来服装产业“国货”潮、“国风”热的兴起,需大力研究怎么样紧紧抓住这一绝佳机遇,让宁波的时尚服装行业再上新台阶。
宁波时尚服装企业大多处于微笑曲线中段,制造端强、设计营销端弱。产业链相关企业之间分工协作还未做到专业化精细化,扶持与依存关系薄弱,往往“宁做老外生意,不做老乡生意”。产业链服务配套不完善,服装市场远有深圳南油,近有杭州四季青;面料市场远有广州中大、近有绍兴柯桥,而宁波市场平台缺位、创新触觉不灵敏,90%的面料需要到绍兴、江苏等地采购,设计师经常要飞到广州、深圳找寻灵感。大量中小企业全产业流程周期至少1个月,广州则平均仅需2周。
宁波服装企业创新研发投入仅占据营业收入的0.88%,某本地知名有突出贡献的公司2020年投入的研发经费也仅占据营业收入的1.2%,与发达国家的3~5%相比,差距十分明显。纺织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程度不高,流行趋势探索、新材料技术、人工智能等在产品研究开发中的应用研究缺乏。高层次时尚引领人才稀缺,全省有国家级服装设计师25人、制版师38人,而宁波分别只有2人和6人。工艺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只能满足需求的56%。品牌运营、市场拓展、时尚买手、直播带货等节链人才供给储备不足。市内纺织服装专业人才院校仅有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另外只有宁波大学一个50人班的服饰专业。
近年来,多地倾尽全力抢抓以平台聚合打造时尚特色城市的先机,深圳大浪小镇、杭州艺尚小镇成功突围,对周边城市企业虹吸效应明显,宁波不少时尚纺织服装人才外流。宁波时尚节暨国际服装节举行25年来,城市名片效应逐年减弱。政府财政性经费从首届的1500多万元降到2021年的800万元,且陈列展示多、专业交易少,鲜有资本介入,本地老面孔多,对外招引少,鲜有时尚流行资讯发布。本地企业陷入了“去参加没意思,不去参加不好意思”的窘境。2021年宁波服装节的新媒体话题曝光量和覆盖消费者人数均不及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的十分之一。
立足宁波优势,培育代表中国时尚纺织服装制造的领军企业,推动博洋、太平鸟等一批企业时尚升级,带动相关企业以联合技术开发、资本投资、创业孵化等方式形成“草灌乔”产业矩阵协同发展。推进服装产业大脑建设,紧密对接绍兴、江苏主要面料供给企业,采取面料统一直采、云端协同生产、立体多元销售等手段,建立起小批量、多批次的柔性快速反应服装生产新模式。推动轻纺城改造升级宁波面料市场和服装市场,打造时尚创意策源地、时尚要素集散地和时尚人才集聚地。
参照杭州、深圳等地做法,出台纺织服装产业振兴和转型升级有关政策,在专项资金、税收政策、融资、用地等方面给予帮扶,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建立以高性能纤维新材料、高端产业用纺织品等为主要研究方向的时尚纺织服装实验室。在宁波人才分类目录中,将时尚纺织服装专业方面技术、经营管理等人才从“其他”类别中独立出来,进一步明确认定标准。以宁波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急需为导向,依托国际时尚教育资源,支持高校协同重点区(县、市)、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建设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探索组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扩大宁波时尚纺织服装专业人才蓄水池。
对照“东方滨海时尚之都”建设要求,借鉴余杭艺尚小镇做法,构建以纺织服装产业为主导,皮具、首饰、家居、家电、汽车等跨界产业聚合的时尚类特色小镇,打造创意+产业+商务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平台,形成集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于一体的时尚生态圈。策划东方神韵与国际风范深度交融的“不落幕的服装节”,加强“展、会、节、演、赛”有机结合,形成“四季有主题、每月有专场、每周有活动、每天有发声”的时尚活动立体化运作,依托节庆开展与日韩时尚品牌、独立设计师等国际合作交流。大力引进业内“大师”工作室,提升宁波服装博物馆功能,打造“红帮裁缝”体验馆,开发时尚购物旅游,扩大核心区内太平鸟鸟巢、博洋NFCC等城市时尚展示中心影响力、辐射力,推动“新空间”提供“新动能”,大力激发城市时尚活力,全方面提升宁波时尚气质。
作者:石兰,宁波甬港联谊会;陈斌、王金华、周倩,宁波市工商业联合会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