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 主营业务

咨询热线 010-65815258

【实践新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绿色成为发展底色

开云app下载软件安装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强大力量,中央网信办与光明日报社共同组织“实践新论·现代化进程的中国答卷”网上理论传播专栏,陆续在光明网推出系列理论评论文章和新媒体产品,总结中国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宝贵经验,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特色和优势,读懂和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10月12日,习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习主席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关系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潜力和后劲。我们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家园。

  生态文明,已经是今天中国社会的“高频词”。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取得了显著进展。近几年,我们已看到,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堪称前所未有,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家园日益从蓝图变成现实。更宏观地看,生态文明建设既是营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人居环境,更是一场深入肌理的发展模式之变,是关系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但也要看到,发展粗放、环境污染的问题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存在,留下了不小的环保欠账,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制约中国经济突破“天花板”。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通过对发展价值、发展导向的再认识,生态文明理念成为全民共识,嵌入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这“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

  生态文明理念,如今正从宏观理念落实到各项政策细节里。“十四五”规划明白准确地提出要“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并制定了更高标准的量化指标;民法典从开篇就提到了民事主体从事民事行为要节约世界资源、保护生态,生态保护日益成为公民自觉;壤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生物安全法等生态立法相继完善,中国生态环境法律和法规框架体系已基本形成……生态文明理念,正牢牢地成为中国民众的信念基石,为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画出清晰的方向。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们正真看到,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各地已然开启一轮一轮的探索实践,不断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细节,让美丽家园更加具体可感可触。浙江安吉坚守“绿水青山”,探索生态优先、系统整治、绿色发展、生态惠民等多种经验做法,发展绿色经济之路;天津加快能源革命先锋城市建设,依托智慧能源小镇等创新实践成果,推动电网转型升级和新能源应用,促进减排降碳,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福建三明封停无序开矿点,推进用清洁工艺、环保技术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大力培育森林康养、休闲旅居、医养结合等新业态……

  各地的实践,共同成就了今天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果:2019年单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3.2%,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2%,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74.9%。在中国大地上的广泛实践,呈现了“山河更美”的效果:曾经“雾霾围城”“污水横流”的景象已经大为改善;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新兴起的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规模效应初具,开始攀上国际产业链分工上游……这些,都让中国以更加绿色、矫健的姿态翻出发展新境。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也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也好,都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从长远的眼光看,各项发展目标依然有待我们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程度越高,要解决的问题也就越关键、越“难啃”。在生态文明建设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我们更要保持战略定力,巩固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践行新发展理念不动摇、不松劲,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零容忍、坚决不开口子,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筑牢根基。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中,我们不难看到这种宏阔视野和长远谋划,擘画出以几十年乃至上百年为计量单位的美好愿景。

  10月24日,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的“1”,意见为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进行系统谋划、总体部署。根据意见,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很明显的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

  统筹的全局性、规划的长期性、指标的具体性,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体现了我们党站在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谋划复兴伟业。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在赓续五千年文明史的基础上,开辟出一条绿色的现代化路径,为中华民族打开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中国的探索也是人类的探索,将为世界发展提供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曾如此评价:“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步,给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希望之光。”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场”是中国大地,但其中经验与启示则属于全人类。

  鼓点阵阵声势磅礴。2021年是中国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在我们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肯定要深刻认识生态文明的意义,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让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赢得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夏研)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化的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核心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友情推荐
友情推荐
集团邮箱

开云app下载软件安装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8号

邮政编码:

咨询热线:010-65815258

电子邮箱:ghjt@bjghjt.com

举报电话:

65812299

举报邮箱:

ghjtxinfang@163.com
©2018 开云体育app下载软件安装(kaiyun.io)_最新版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43767号-1 技术支持: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