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2014年度全国进口服装产品质量状况》白皮书,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抽样检验进口服装23818批,检出质量安全不合格货物1785批,不合格率为7.49%。
进口服装“体检”报告数据显示,美国服装质量上的问题最为严重,意大利不合格批次最多。据分析,美国由于快时尚品牌质量上的问题严重,成为批次不合格率最高的国家;意大利作为时尚之都,一线品牌众多,由于进口服装批次较多,产品批次不合格率也相比来说较高;日韩两国由于服饰款式新颖,更新较快,而在质量控制方面有所忽视。
报告让一些喜欢进口服饰的消费者颇为吃惊,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洋服饰的质量安全问题。一件服装从原料种植到纺织加工,再到包装运输等过程中,都可能会混入有毒化学成分。如果有毒化学成分超过标准,就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而“诊断”出这些带“病”的服装,就是技术检验测试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
4月10日,记者走进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纺织品实验室,听穿着白大褂的“体检师”们讲述了给服装“诊病”的故事。
纺织品实验室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首批认可实验室。“也算是质检系统中的‘王牌’实验室之一了。而我们这里,‘王牌’中的‘王牌’要数羊绒及其制品检测实验室,它是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刚走进纺织品实验室,室主任王强就亮出了这里的“重武器”。
跟随工作人员,记者来到了一个写着“暗室”的房间,在这里,见到了有着20多年检验测试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严兰珍。而正是她多年丰富的检验经验,成为了重点实验室的“宝贝”。
“原材料取自绵羊的叫羊毛,取自山羊的才是羊绒,但有个别企业想偷换概念,标注‘绵羊绒’肯定是不允许的。”严兰珍一边介绍,一边从一团毛絮中取出一部分样品,放在一个载玻片上,与液体石蜡混合均匀后,盖上玻璃盖片,放在纤维投影仪下。
当她关掉屋内的电灯开关后,只有投影仪下的一小块微弱光亮。
“羊毛和羊绒都是动物纤维,传统但也是效率最高的方法仍然是依靠肉眼看鳞片结构来分辨羊毛和羊绒。”严兰珍指着投影说,羊绒细长,跟竹节一样,羊毛则相对不规则,呈瓦楞状。
那羊绒或羊毛的含量是如何测出来的?记者很好奇。
“要得出羊绒和羊毛的含量,就是在这台500倍的投影仪下一根一根地数出羊毛和羊绒,要数到1500根才能算数。在数的同时还要量细度,而且需要检验员做两个平行实验。”严兰珍介绍,任何样品他们都是进行双试验,如果两次实验的结果接近,说明实验合格,如果差异较大,必须重新取样进行第三次实验。
最后把所数的根数和所量的细度代入公式,就能计算出羊绒或羊毛的含量。对照样品企业的标注,就可判定其是否合格。
据了解,做一批样品很费时间,如果检测任务多,严兰珍和检测工作员就要在这个“暗室”里工作8个小时之后。“这是个最考验眼力的活儿,有时候眼睛会累得生疼。”严兰珍说。
检测人员就是这样用他们的专业技能严把消费品质量安全关。
不少消费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刚买的新衣服穿了一天,衣服上的颜色就沾在身上或染花了其它的衣物。
“这是色牢度的问题,色牢度是纺织品最基本、最重要的安全技术指标之一。色牢度不合格,不仅影响美观,更重要的是对身体健康不利,色牢度差的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碰到水、汗水,或者小孩的唾液等,织物上的染料或颜料就可能溶入到汗水或者唾液里,染料或颜料中的分子和各种成分离子等都可能会通过皮肤被人们的身体吸收,使人感觉到不适,也可能危害人体皮肤的健康。”色牢度检测室检测工作员张杰介绍说。
“要测出纺织样品的耐水色牢度,要先把标准样品与标准贴衬织物缝合在一起,放在3级水(一种试验用水)中浸泡30分钟,用树脂夹板固定后进行压重。之后放进模拟人体温度的烘箱4个小时,之后开始晾晒。”张杰指着实验室里一排排花花绿绿的织物说,这就是“晾晒”的样品,标准的晾晒跟平常的晒衣服并不一样,不需要强光、温度和风。
晒干以后要查看样品对标准贴衬织物颜色“侵犯”的程度,用灰色样卡进行评级,也可用分光光度计进行评级。“低于3级就认定为不合格。对儿童服装要求更高,低于3~4级都不合格。”张杰介绍,在评级的过程中,其实是依靠经验目测,往往一个样品,实验室里每个检测工作员都拿出自己的意见,然后综合大家的意见做评定。耐汗渍色牢度、婴幼儿服装的耐唾液色牢度等也是纺织品质量的重要检验测试的项目。检验耐汗渍色牢度时要把样品分别浸泡在模拟人体酸性和碱性的汗液中,别的流程与检测耐水色牢度一致。同样,测耐唾液色牢度,是把试剂换为模拟婴儿口水的试液。
当然,如果色牢度检测不合格,检测工作员并不会立即判定其不合格,而是更换检测工作员多次实验。“虽然只收了一份样品,但可能要做两三次实验。复验的目的,就为了不误判任何一个合格品,也绝不放过一个不合格品。”张杰自信地说。
“纺织品服装使用含有可分解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后,在与人体长期接触中,染料可能被皮肤吸收并在人体内扩散积累,通过人体正常代谢,有几率发生还原反应分解出致癌芳香胺,引起病变或诱发癌症。”走进偶氮检测实验室,检验员崔莎莎向记者强调,国际上有300多种偶氮染料是禁用的,这些成分有可能释放出24种可致癌的芳香胺。
在实验室里,记者见证了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检测的全过程:工作人员先取一块布料剪成小块,放在特定的缓冲溶液中浸泡半小时,加入还原剂使染料分解,对溶液进行萃取,然后用有机溶剂定容,最后放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上,系统就会显示出布料中的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的成分含量。
可致癌的芳香胺成分一直是服装不可触碰的“禁区”,崔莎莎说,这些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来自染料,按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是禁用的。一旦检出值大于20mg/kg,则被判定为不合格。
记者对学生时期作业中的连线题记忆犹新。而在纺织品成分检测实验室里,这种连线;检验人员姜艳娜给记者开出了一个单子——天然纤维素纤维:棉、亚麻、苎麻、等;再生纤维素纤维:粘纤、莫代尔纤维、莱赛尔纤维、铜氨纤维等;合成纤维:涤沦、锦沦、睛纶、氨纶等;动物纤维:羊毛、兔毛等;不常见的:维纶、氯纶、乙纶、芳纶等。如果要进行成分检测的话,首先就是要做好这个连线题——成分搭配的问题。
姜艳娜说,在拿到样品后,首先要进行手工分析,或借助显微镜和试剂,对样品进行成分定性,也就是“连好线”,确定出纺织样品是哪种成分来搭配。而后,根据不同的成分进行定量分析。
到底有多少种配法、多少种检测法?“搭配方法特别多,也都有相应的检测的新方法。”姜艳娜说。
记者随意将棉和涤纶连在一起,也就是要看一下含有棉和涤纶的服装如何测出成分含量。
姜艳娜说,这两种原料配比的线%的硫酸把棉溶解,剩余的样品过滤烘干后称重,通过相应的测算方法,计算出成分百分比。对照企业样品给出的成分表,如果超出允差,就会被判定为不合格。
“有些衣服首次穿时会有异味,闻起来刺鼻、头疼、嗓子不适。”甲醛检测室工作人员饶云雷和记者说,这非常有可能是可挥发物甲醛超标造成的。
甲醛来自于布料助剂,其最大的作用是让布料平整和手感光滑。如果生产企业使用甲醛超过标准的廉价助剂,会导致服装在穿着和使用的过程中逐步释放出游离甲醛,它们通过人体呼吸道、眼睛以及皮肤的接触,会诱发病症。
饶云雷介绍说,消费者在选购服装时,应首先闻闻有没有异味,如果有刺激性气味,大多原因是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超标。然而有时甲醛超过标准也不一定可以闻到味道。“判断甲醛是否超标,只可以通过专业仪器检测。”
在实验室里,他为记者做了专业检验测试演示——利用甲醛易溶于水的原理,称取1克样品放在三角瓶里加蒸馏水,在接近人体表面温度的40℃水里振荡1小时左右后把甲醛萃取出来,加反应试剂显色,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甲醛含量。“不同类别的服装对甲醛含量要求不同:A类(婴幼儿服装)不超过20mg/kg,B类(非间接接触皮肤)不超过75mg/kg,C类(非非间接接触皮肤)不超过300mg/kg。”
“由于甲醛具有挥发性和易溶于水的特性,购买新衣服后,特别是儿童服装后,要在穿着之前用清水进行漂洗。一些免烫衬衫,也要打开包装晾晒1~2天再穿。”饶云雷提醒说。
人体的皮肤表面呈弱酸性,如果与皮肤密切接触的纺织品过酸或过碱,人体的弱酸性环境将会遭到破坏,从而引起皮肤瘙痒或过敏等。此外,含过量酸或碱的纺织品同时也代表着过量化学物质的残留,将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针对此,我国国家强制性标准GB18401-201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严格规定了纺织品中pH值的范围。然而,通过近年来服装的监督抽查报告发现,纺织品pH值的不合格率一直居高不下。
记者在pH值检测室里找到了答案。实验室检测工作员耿佳和记者说,纺织品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无论是褪浆、煮炼,还是漂白、染色(印花),都要经过固色、还原、清洗。这些过程需要用大量纯碱、烧碱、pH值调节剂、表面活性剂 等,如果水洗不彻底,就会造成织物上存在酸、碱残留物。
“纺织品 的pH值,是通过测试纺织品水萃取液的pH值来确定,检测pH值通常要4个小时。首先在样品中加入蒸馏水或氯化钾溶液,然后放入摇床振荡进行萃取,最后倒入小烧杯中,用专业的pH值测量仪器做测量。”耿佳说。
你穿的羽绒服里,究竟有多少真正的羽绒?“羽绒含量”是羽绒制品质量检验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羽绒实验室里,羽绒含量的检测完全是靠检测工作员用肉眼一点点分辨出来的。
羽绒检验员席再娟的工作台非常特别,四周都有高高的凸起。台面上,铺了一层绿色的织物毯,就像台球桌一样。她首先称出4克羽绒样品,摊在了“台球桌”上,检测工作就开始了。
“这就是羽绒,小小的一朵,很轻柔,每一条绒丝上都布满了更细小的绒毛,这是高质量的水禽羽绒。”席再娟用镊子夹起一朵绒朵给记者看。按照质量的高低,最好的是完整绒朵,然后是绒丝、羽毛片、羽丝、羽毛,最差的是打碎了的带梗鸡毛。“羽绒保暖性能最高,打碎的鸡毛保暖性最差。”她介绍说,羽绒服的含绒量从60%~95%都有,但不会有100%的全绒制品。
剔掉杂质、毛片等物质后的绒毛再称出0.2克,进入第二轮挑选。这一次,每夹起一朵绒朵,席再娟的手腕都要轻抖4下,一些丝状绒毛随之落下,看似没任何区别的绒毛,检验员只看一眼,就能将其分拣成两类。
席再娟递过放大镜,“羽丝是毛片脱落下来的,很光滑,而从绒核上脱落下来的绒丝边上有很多小绒毛。虽然形态相近,但保暖效果却相差很多。”
“绒朵、绒丝、羽丝都要分别称重,绒朵和绒丝的重量加起来,通过计算绒毛的总重量,就能得出样品的含绒量。”席再娟说,这个工作必须仔细认真。刚开始挑一天这些微小的羽绒,看什么都重影。但挑绒熟练到某些特定的程度,眼神、手感同样重要。
“羽绒太轻,夏天开空调、冬天开暖风,都会吹得满屋飘,如果这样,检测的数据就不准确了。在室验室里,走路不能快,拿放东西要轻,大气也不能出。冬天冷得像冰窖,夏天热得像蒸笼。”席再娟说,虽然环境艰苦,但只有这样才可以挤掉虚标产品含绒量里的“水分”。工作虽然枯燥、琐碎,可席再娟和他的同事们兢兢业业,没有一丝怨言……
的确,在这个纺织品实验室里,正是有了检测工作员的辛苦工作,技术把关,堵住了劣质产品流向消费者手里的通道,才让人们消费得更安心。
上一篇:苍南手机报20150922
下一篇:启幕以致敬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