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琪 通讯员 夏昕 李合锋 实习生 肖雨璐 整理)科学消毒,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之一。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精神和部署要求,为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做到科学、精准消毒,省卫生健康委健康教育宣传中心组织省疾控中心消毒专家及时编写《消毒的基本概念》《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消毒的根本原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消毒指南》《常见污染对象的消毒方法》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消毒知识100问,助力人民群众及各场所、各领域、各团体增强消毒意识、掌握消毒标准、落实消毒措施,做到精准消毒防控,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消毒工作保障。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以下简称新冠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是一种有包膜的单链RNA病毒,病毒呈球形,包膜表面有刺突,形似皇冠,故命名为冠状病毒。
对紫外线%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二氧化氯、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但氯己定对新冠病毒无效。
①物理消毒:热力消毒与灭菌、过滤除菌、紫外线辐射消毒、电离辐射灭菌、干燥、低温、超声波、微波、等离子体消毒与灭菌。
②化学消毒:醛类、烷基化气体、过氧化物类、卤素类、酚类、醇类、胍类、季铵盐类等。
①高效消毒剂:可杀灭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常见有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醛类消毒剂、环氧乙烷。
②中效消毒剂:不能杀灭细菌芽孢,但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真菌和大多数病毒。常见有含碘消毒剂、醇类消毒剂。
③低效消毒剂:可杀灭多数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灭细菌芽孢、结核分枝杆菌及某些抵抗力较强的真菌和病毒。常见有季铵盐类消毒剂、氯己定、高锰酸钾。
消毒灭菌可运用于医疗器械物品、室内空气、手和皮肤、黏膜、病人的排泄物和分泌物、病人污染物品的的消毒、饮水、环境等。
在没有明确的传染源存在时,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的消毒。
对疫源地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消毒。疫源地是传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所能波及的范围。
针对现场消毒各环节进行的评价,通过核查消毒工作方案、消毒产品、消毒操作等重要的条件,评价现场消毒工作是否合格。
针对现场消毒效果进行的评价,通过测试消毒前后微生物的减少量,评价现场消毒工作质量是不是合格。
大部分消毒剂具有一定的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戴好口罩、帽子和手套,配制消毒剂时为防止溅到眼、鼻、口。部分消毒液有一定的腐蚀性(尤其是对金属),故在物体表面作用约30分钟左右,最好使用清水再行擦拭一遍,并及时进行通风。
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使用,现配现用,配置好的消毒液不可再与其他消毒或清洁用品混用(如洁厕灵、酒精等)。使用75%乙醇酒精消毒液等消毒时须在小范围内使用,避免明火,谨防火灾。
对温度在 0℃ 以下的环境或物品进行的消毒。低温消毒需使用在该温度下被证明有效的消毒因子。对低温度的环境使用的消毒剂不能随意选择一般消毒剂,如果消毒剂在低温下凝固,则不具备消毒效果,应选择在全国消毒产品网上备案信息服务平台上备案的合格的“低温消毒剂”严格按照说明书推荐的温度范围内做消毒。由于浓的过氧乙酸在低温条件下具有也不易结冰的特殊物理特性,故在特殊情形下,有必要进行低温消毒时,也可依据情况选择过氧乙酸适当增加消毒浓度、延长消毒时间,则亦能够达到良好的杀菌效果。
以流行病学调查的最终结果作为参考依据。对病例或无症状感染的人住院、转运期间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进行随时消毒。对病例和无症状感染的人居住或活动过的场所,如居所、工作学习场所、诊疗场所、转运工具,及别的可能受到污染的场所,在其离开后(如住院、转院、出院、死亡),应进行终末消毒。
应尽量选择一次性诊疗用品,非一次性诊疗用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物品可选择化学消毒剂或低温灭菌设备做消毒或灭菌。
可选择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单过硫酸氢钾等消毒剂擦拭、喷洒或浸泡消毒。
对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住院、转运期间,患者排泄物、呕吐物、体液及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随时消毒。在有人的情况下,不建议喷洒消毒。患者隔离的场所可采取排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排风)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 2-3 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将患者安置到负压隔离病房,疑似病例应进行单间隔离,确诊病例可多人安置于同一房间。非负压隔离病房应通风良好,可采取排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排风),也可采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条件下还可用紫外线对空气做消毒,用紫外线消毒时,可适当延长照射时间到 1 小时以上。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在诊疗、护理工作结束后应洗手并消毒。
目的是确保终末消毒后的场所及其中的各种物品不再有病原体的存在。需进行终末消毒操作的消毒人员应经过消毒专业培训,掌握消毒和个人防护基本知识,熟悉消毒器械的使用和消毒剂的配制等,同时做好个人防护。所有现场消毒均应进行过程评价,做好消毒记录并保存。必要时,进行消毒效果评价。
在病例和无症状感染的人住院或死亡后,应对其居所进行终末消毒,包括:室内空气,地面、墙壁等环境表面,桌、椅等家具表面,玩具,电器特别是冰箱及其冷冻食品,开关、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患者使用的餐(饮)具、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等。
在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离开后,应对交通运输工具进行终末消毒,包括:舱室内壁、座椅、卧铺、桌面等物体表面,患者使用的餐(饮)具,所用寝(卧)具等纺织品,排泄物、呕吐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和场所,卫生间等。
病区隔离病房,在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应对患者衣服等生活用品、相关诊疗用品和桌、椅、床单进行终末消毒;病房清空无病人后,应对室内空气、地面、墙壁、卫生间等所有环境和物品进行终末消毒。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感染科门诊等,应在每日工作结束后,按照终末消毒的要求进行处理。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使用过的共用诊室,应对室内空气、墙壁、诊疗设备的表面等进行终末消毒后,非新冠患者方可使用。
农村地区环境复杂,卫生状况较差,物品种类繁多,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离开后对其进行终末消毒前,应做好家畜、家禽处理,做好灭蝇灭鼠工作,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消毒方案。
终末消毒时,需重点关注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起居房间、厨房、浴室、厕所(尤其是旱厕)环境及使用物品,以及垃圾堆、污水沟等的消毒处理,注意低温环境下的终末消毒应遵照低温消毒技术的要求进行。
终末消毒程序按照《疫源地消毒总则》(GB19193-2015)附录 A 执行。现场消毒人员在配制和使用化学消毒剂前,应确保所用消毒产品符合国家卫生健康部门管理要求,同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新冠患者居住过的场所如家庭、医疗机构隔离病房等室内空气需要做消毒,应在无人条件下可选择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消毒剂,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法做消毒30-60分钟。消毒时间满后,应开窗通风30分钟。
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有效氯 5000mg/L-10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干巾)小心移除。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有效氯5000mg/L-10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浇在吸水材料上,作用30 分钟以上(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小心清除干净。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等应有专门容器收集,用有效氯 200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按物、药比例 1:2 浸泡消毒2 小时。清除污染物后,应对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盛放污染物的容器可用有效氯 5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 30 分钟,然后清洗干净。
具有独立化粪池时,在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前需进行消毒处理,定期投加含氯消毒剂,池内投加含氯消毒剂(初次投加,有效氯 40mg/L 以上),并确保消毒 1.5 小时后,总余氯量达 6.5mg/L-10mg/L。消毒后污水应当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无独立化粪池时,使用专门容器收集排泄物,消毒处理后排放。用有效氯 20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按粪、药比例 1:2 浸泡消毒 2 小时;若有大量稀释排泄物,应用含有效氯 70%-80%漂白粉精粉,按粪、药比例 20:1 加药后充分搅匀,消毒 2 小时。农村旱厕消毒时,旱厕内泥土或木板等地面可采用有效氯 2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消毒,喷药量200mL/m2 -300mL/m2 。粪坑内粪便可用漂白粉或生石灰覆盖,封闭 14 天以上。
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再消毒。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可用有效氯 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L 的二氧化氯消毒剂擦拭或喷洒消毒。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洒一次,喷药量为 100mL/m2 -300mL/m2 ,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洒一次。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 分钟。
诊疗设施设备表面以及床围栏、床头柜、家具、门把手、家居用品等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再消毒。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用有效氯 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或 500mg/L 的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 30 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
在收集时应避免产生气溶胶,建议均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理。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若需重复使用,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 30 分钟;或先用有效氯 5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浸泡 30 分钟,然后按常规清洗;或采用水溶性包装袋盛装后直接投入洗衣机中,同时进行洗涤消毒 30 分钟,并保持500mg/L 的有效氯含量;贵重和不耐湿的衣物可选用环氧乙烷或干热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参与现场工作的所有人员均应加强手卫生措施,可选用速干手消毒剂,或直接用 75%乙醇进行擦拭消毒;醇类过敏者,可选择季铵盐类等有效的非醇类手消毒剂;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 1.5%-3%过氧化氢消毒剂、0.5%碘伏或 0.05%含氯消毒剂等擦拭或浸泡双手,并适当延长消毒作用时间。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用六步洗手法洗手,然后按上述方法消毒。
皮肤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再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0.5%碘伏或过氧化氢消毒剂擦拭消毒3分钟以上,使用清水清洗干净;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 0.05%碘伏冲洗消毒。
餐(饮)具清除食物残渣后,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 30 分钟,也可用有效氯 5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浸泡 30 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冰箱外表面消毒参照“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内壁消毒采用低温消毒剂,或待冰箱内温度恢复常温后参照“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当储存的冷冻食品疑似污染时,可将其恢复至常温,煮沸消毒 30 分钟。若明确污染或无法进行煮沸消毒,则按医疗废物处理。
应先进行污染情况评估:火车、汽车和轮船有可见污染物 时 , 应 先 使 用 一 次 性 吸 水 材 料 沾 取 有 效 氯5000mg/L-10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干巾)完全清除污染物,再用有效氯 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或 500mg/L 的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 30 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对飞机机舱消毒时,消
毒剂种类和剂量按中国民航的有关规定进行。织物、坐垫、枕头和床单等建议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理。
患者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理,医疗废物的处置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使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收集袋封装后按照常规处置流程进行处置。
首先要保持家居通风,每天尽量开门窗通风,不能自然通风的用排气扇等机械通风,其次还要做好卫生间、浴室等共享区域的通风和消毒。
被隔离者在居家隔离期间自己准备食物、饭前便后、戴口罩前后,均应当洗手或手消毒。擦手时,最好使用一次性擦手纸。同时应讲究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盖口鼻或用手肘内侧遮挡口鼻,将用过的纸巾丢至垃圾桶,如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被隔离者应不与家庭内其他成员共用生活用品,餐具使用后应当清洗和消毒。餐具首选煮沸消毒15分钟,也可用250mg/L~500mg/L含氯消毒液溶液浸泡15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居家医学观察者的毛巾、衣物、被罩等需清洗时,要单独放置,可煮沸15min,或用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再用清水漂洗干净。
台面、门把手、电话机、开关、热水壶、洗手盆、坐便器等日常可能接触使用的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后用清水洗净,每天至少1次。每天用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湿式拖地。
如家庭共用卫生间,居家医学观察者每次用完厕所应当消毒1次;若居家医学观察者使用单独卫生间,厕所可每天消毒1次。便池及周边可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厕所门把手、水龙头等手经常接触的部位,可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净。
用过的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生活垃圾装入塑料袋,放置到专用垃圾桶,每天清理,清理前用含有效氯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75%酒精喷洒消毒至完全湿润,然后扎紧塑料口袋,再和家里其他垃圾一起丢弃。
被唾液、痰液等污染的物品应随时消毒,消毒时用有效氯为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液、75%酒精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净。大量污染物,应当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干毛巾)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5000mg/L~10000mg/L 含氯消毒剂浇在吸水材料上消毒,作用30min 以上,小心清除干净。再用 500mg/L~10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拖)被污染表面及其周围 2米。
外卖配送和快递从业人员应知悉防疫要求,具备个人防护意识,每日进行测量体温及健康监测,上岗前检查:工作服、口罩、手套和手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应加强外卖和快递拣取、运送等环节的个人防护。外卖配送和快递从业人员在取外卖或快递以及装运过程中,应当佩戴口罩、手套。口罩或手湿或弄脏后,应当及时更换。
应当保持餐饮外卖和快递配送箱的清洁消毒。对快递运送车辆的封闭式箱体、闸把、扶手等频繁接触的部位应当进行清洁消毒,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减少直接用手接触公共设备或设施表面,及时做好手卫生。在外卖配送或上门收发快递过程中,尽量减少直接用手触摸门把手等公共设备,在与顾客签收外卖或快递过程中,要佩戴口罩、手套,减少直接接触,交谈时至少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在医疗卫生机构等特殊场所外卖配送或收发快递后,要及时做好手卫生。提倡采用非接触方式配送外卖和收发快递,减少人员接触。
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在温度适宜时,宿舍尽量采用自然通风,或使用排气扇加强空气流通。如使用分体式空调,应当在使用空调前对其进行清洁,使用过程中每运行2-3个小时开门或开窗进行通风换气20-30分钟。
对电脑键盘、鼠标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每天定期清洁消毒,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地面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或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净。工作服、拖布和抹布可用有效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然后按常规清洗,晾干存放。
日常的家庭防护应以清洁为主,消毒为辅。选择合格、有效的消毒产品,市售消毒剂应该按照说明书标签进行稀释后使用,消毒使用酒精应选用75%的浓度。
外出回家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第一时间洗手。学会正确洗手(六步洗手法),一般情况下肥皂洗手就可以了。有潜在污染时,可同时进行手消毒,可选择醇类、季铵盐类以及消毒湿巾等产品。如无明显污渍,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20~30秒。
①建议家里保持通风和环境清洁。每天打开门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室内通风和环境清洁就可以有效的稀释病毒防止感染,不宜开窗通风的,也应配备机械换气通风设备。
②对于家里耐热耐湿的物品的消毒则优先使用物理消毒方法,比如:煮!毛巾、抹布、餐具等可放入大锅,加入清水浸没,加热消毒。在沸腾时开始计时,煮沸15-30分钟。蒸!家里有大蒸笼的话也可将要消毒的物品放入蒸笼使用流通蒸汽法消毒。也是蒸15-30分钟!对于砧板这样较大不方便蒸煮的物体,也可以多烧点开水反复冲洗。
③必须使用化学消毒剂的,常用的推荐75%的酒精(乙醇)和含氯的消毒剂(如84消毒液)擦拭物表、地面、家具等。
④对于容易腐蚀的物体表面、手机、键盘、金属日用品等,可以用75%酒精或者酒精棉球、酒精棉片或者一次性的消毒湿巾进行擦拭消毒。大面积物体表面擦拭或者拖地选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一般是250-500mg/L左右就可以了,不宜太高。
⑤含氯消毒液主要用于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如门把手、桌椅、玩具、卫生间地面、墙面等,一般进行擦拭消毒,作用15-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或拖洗干净。其他消毒剂按产品标签标识以杀灭肠道致病菌的浓度进行配置和使用。
①方法一: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买点有效氯含量为500mg每片的泡腾消毒片,一片投入1L水(约为2瓶市售的矿泉水瓶)里,待溶解混匀后,就可以用抹布蘸湿进行表面擦拭消毒啦。
②方法二:以有效氯含量为5%的84消毒液为例:将1000mL水(2瓶500mL矿泉水空瓶装满水)倒入容器中在水中加入1瓶盖(约10mL)的84消毒液搅拌均匀即可变成含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消毒液。
最大的误区就是过度消毒,而忽略日常清洁,消毒剂使用的浓度也不是越高越好,强效消毒液一般具有很强的刺激性,浓度过高可能会对人的口腔、呼吸道、肺部等部位造成刺激,甚至有引发器官、组织受损的风险。市售消毒剂应该按照说明书标签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进行稀释后使用,消毒使用酒精应选用75%的浓度。不同类型的消毒剂也不能随意混合使用,有些消毒剂混合使用,极易产生化学反应,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室内使用酒精时,要避开明火、避免采用喷洒式消毒方式。电器表面消毒,应先关闭电源,待电器冷却后再进行,否则可能引起爆燃。
配置消毒剂时,浓度不易过高,应按照说明书配置,使用消毒剂时,也要进行必要的防护,消毒液一般具有刺激性,可能造成呼吸道和皮肤损伤。在配置和使用消毒剂的过程中,应佩戴好口罩和橡胶手套进行防护,并防止液体飞溅,像84消毒剂可以使织物褪色。
常用的消毒剂对物品有腐蚀作用,特别是对金属的腐蚀性很强,对人体也有一定刺激,故在使用消毒剂半小时后,应使用清水进行环境、物表的擦拭,后续清洗非常必要。
化学消毒剂多属易燃、易爆、易腐蚀性物品,存放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每次购买消毒剂不宜过多。存放消毒剂的容器必须有封闭盖子。单瓶包装不宜超过500毫升。应放置于避光、避热的阴凉处,确保儿童不易触及。用于消毒的抹布或其他物品,在使用完后应用大量清水清洗后放通风处晾干。
亲朋好友相聚,难免会准备丰盛的大餐,如果是在家庭内聚餐,建议使用公筷,餐前、后均应对所有餐饮具进行适当的消毒,可使用开水煮沸10-30分钟或者是带有紫外线、红外线加热等功能的洗碗消毒机进行消毒,特殊情形或在有疑似患者时,餐(饮)具也可以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其后再用清水漂洗清洁干净,谨防消毒剂的残留。
如果是在餐厅聚餐,餐厅作为人员密集且流动性量大的公共场所,应在营业前对食品处理区、就餐区域、人员通道、食品货梯等场所进行全面消毒杀菌,并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对每餐餐饮具、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和加工用具等应进行充分的清洗和消毒。应做到垃圾日产日清理,保持食品生产场所环境卫生清洁,在营业结束后要对餐桌、座椅等进行全面消毒,为顾客提供卫生安全的就餐环境。餐厅还应设置公共洗手消毒措施,如在洗手间放置洗手液或免洗手消毒液,张贴宣传标语,引导就餐者餐前洗手。
茶(饮)具首选煮沸消毒15分钟~30分钟,或流通蒸汽、红外线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湿巾首选煮沸消毒15分钟~30分钟,或流通蒸汽热力消毒30分钟。
新冠流行期间,诸如商场、影院、KTV、网吧、公共浴池、体育馆、展览馆等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公共场所,作为这类公共场所首先应保持环境内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同时因为春节又是人口流动密集,在入口处应配备快速红外体温探测仪或电子体温枪对进入人员检测体温,并查验健康码行程码,在门口提供一次性口罩,放置速干手消毒凝胶(液)提供手卫生服务等,对人员密度应有效进行管控。工作人员则应每天做好健康监测,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状,不能带病上班。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位要定期清洗和消毒。保持公共场所内空气流通。保证空调系统或排气扇运转正常,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加强开窗通风换气。公用洗手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和速干手消、纸巾等,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
①台面、桌面等物表:可采用有效氯含量为250~500mg/L的含氯消毒液、0.5%过氧乙酸消毒液进行擦拭、喷洒消毒,消毒作用30min后,用清水擦拭干净。小件物品可用75%酒精进行喷洒擦拭消毒。
②空气:人群密集的空间、场所应保持空气流通,采用开窗通风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或机械通风。必要时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无人时关闭门窗后可使用3%的过氧化氢或0.5%的过氧乙酸10-20ml/m3在无人状态下进行超低容量喷雾消毒,作用30分钟后开门窗通风换气。
③卫生间:可用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喷洒地面或墙面进行消毒,消毒顺序由外向内,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天不少于2次。门把手、水龙头等可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75%酒精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拖布和抹布等卫生洁具应专区专用,专物专用,避免交叉感染。使用后以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存放。
④电梯间:电梯轿厢内可配备速干手消毒液或纸巾供按电梯按键后手消毒。开关及楼层按键可用薄膜覆盖,用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轿厢消毒可选择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每天不少于2次,电梯空气一般不需要消毒,某些品牌的电梯装有抽风机,在电梯运行期间应全程保持开放。
⑤地面:可用有效氯含量为250-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消毒,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min。最好再用清水拖洗一遍。
⑥呕吐物、分泌物等污染物: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有效氯含量为5000 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小心移除,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清除后应对污染的物体表面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min。
①工作人员:公共交通工具在岗工作人员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并每日做好健康监测。公共交通工具建议备置体温计、口罩等物品。增加公共交通工具清洁与消毒频次,做好清洁消毒工作记录和标识。保持公共交通工具良好的通风状态。保持车站、车厢内的卫生整洁,及时清理垃圾。做好司乘人员的工作与轮休安排,确保司乘人员足够休息。
②乘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建议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KN95口罩,中途少接触,乘客间尽量保持一定的距离,尽量减少与公共物品的直接接触,下车后及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和部位。旅途中应做好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留意周围旅客健康状况,避免与可疑症状人员近距离接触。
③交通工具出行完毕后,在无人状态下,可使用3%的过氧化氢或0.5%的过氧乙酸等10-20ml/m3进行超低容量喷雾进行空气消毒,作用30分钟后进行清水擦拭并开启车门窗通风透气。
④交通工具出行后,可对车门、扶手、座椅等用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进行擦拭消毒。75%乙醇也可只用于少量面积的表面喷洒。
酒店的前台大堂应常备防疫物品:如手消毒速干凝胶、消毒湿巾、一次性纸巾等。为减少聚集,春节期间酒店应尽可能使用自助餐,取餐时要求戴口罩,座位设置有距离或间隔,为满足客人的餐饮需求,酒店也可通过电话/网上订餐的形式,将餐点送至客房。每天酒店消毒必须要做到每日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地面、墙壁、卫生间等公共部位及公共接触物品进行消毒,地毯等织物可以增加日常清洁的次数。卫生间便池及周边使用消毒剂擦拭消毒。空调的风口、过滤器、空气处理机组、风管、冷凝水盘、表冷器、加热器,使用含氯或二氧化氯的消毒液喷洒后擦拭干净;金属部分建议优先选择季铵盐类消毒剂。
①客房:每天湿式清扫,对卫生间、桌椅、水龙头、门把手、台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时,可选用清洗、擦拭、喷雾的方法。一般选择含氯消毒剂,浓度为250mg/L~500mg/L,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②日常用品(如毛巾、拖鞋等):每次使用后可用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或采用煮沸 15分钟~30分钟消毒、流通蒸汽消毒烘干。毛巾、浴巾一天一换,床单一客一换,换下的毛巾、浴巾、床单集中洗衣房或洗涤公司进行洗消。
③空气:会议室、餐厅、娱乐室、客房、卫生间等场所应保持空气流通,采用开窗通风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或机械通风。必要时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无人时关闭门窗后,可使用3%的过氧化氢或0.5%的过氧乙酸10-20ml/m3进行超低容量喷雾消毒,作用30分钟后开门窗通风换气。
④卫生间:可用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喷洒地面或墙面进行消毒,消毒顺序由外向内,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天不少于2次。门把手、水龙头等可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75%酒精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拖布和抹布等卫生洁具应专区专用,专物专用,避免交叉感染。使用后以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存放。
⑤电梯间:电梯轿厢内可配备速干手消毒液或抽纸供按电梯按键后手消毒。开关及楼层按键可用薄膜覆盖,用75%酒精进行少量喷洒擦拭消毒,轿厢消毒可选择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每天不少于2次,电梯空气一般不需要消毒,某些品牌的电梯装有抽风机,在电梯运行期间应全程保持开放。
⑥台面、桌面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可采用有效氯含量为250-500mg/L的含氯消毒液、0.5%过氧乙酸消毒液进行擦拭、喷洒消毒,消毒作用30min后,用清水擦拭干净。小件物品可用75%酒精进行喷洒擦拭消毒。
⑦地面和可能被污染的墙壁等表面:可用有效氯含量为500 -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消毒,消毒顺序由外向内、由上到下,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min。
⑧呕吐物、分泌物等污染物: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有效氯含量为5000 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小心移除,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清除后应对污染的物体表面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min。
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室内场所应尽量多开门窗通风换气。有的场所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时,对集中中央空调的使用则尤其注意,在疫情防控期间,应每周对运行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过滤器、送风口、回风口、空调滤网、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有杀菌设计的建议开启使用,如常规的紫外线杀菌灯,未设计的也可以加装。
中央空调新风系统正常使用时,若出现疫情,不要停止风机运行,应在人员撤离后,对排风支管封闭,运行一段时间后关断新风排风系统,同时进行消毒。带回风的全空气系统,应使空调保持最大新风量,并使回风完全关闭,保证系统全新风运行。
需要调节空气温度、湿度的情况下应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在不需要调节空气温度、湿度的情况下,全面使用新风输入,关闭回风通道。所有排风要直接排到室外。空调的防尘滤网应每周清洗消毒。可用有效氯含量1000mg/L的“84”消毒液,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消毒作用30 分钟,消毒后清水冲洗、烘干。必要时,对整个供气设备和送气管路可用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擦拭消毒。
目前境外新冠疫情高发,国内虽处于动态清零的情势,但从国外进入到国内的物品包裹等,常常被我们忽视了新冠病毒污染的可能。有研究表明奥密克戎新冠病毒即使在干燥的塑料表面上也可存活8天,尤其病毒在气温较低的时候或冷链运输过程中,其活性可能得到有效的保存,如果没有及时做好消毒或防范,接触到带有病毒的物体的人就有可能被“物传人”感染。
首先是,物流及快递公司在进行包裹分捡(尤其是境外包裹)的时候,一线工作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应每日做好健康监测,并按照新冠消毒防控要求对所有境外来的包裹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以确保外包装表面不被活的病毒污染。其次,作为终端收件人,我们在收取快递员送来的包裹的时候,也应采取一定的消毒和防护措施来确保安全。
特殊时期,我们应尽量减少境外的购物,如确实有包裹达到,则应尽可能的避免人与人直接接触,建议快递员把货品放到快递柜,静止一段时间后,再交付到收件人手上。在取国际快递的时候全程应戴好口罩,并推荐戴上(一次性)手套进行拿取。拿到快递后,可以用消毒剂对包裹表面进行喷洒消毒,注意是全方位的对包裹六面进行消毒,尤其是低温冷链运输的物品,则必须使用在国家消毒产品信息平台上备案的“低温消毒剂”进行包裹的六面喷洒,严格按消毒剂说明书的剂量使用,不能随随便便的喷洒几下,应把每一面都要喷至完全湿润,静置15-30分钟后,消毒才是到位的。(关于消毒剂的选择:在常温情况下,常用500mg/L含氯消毒剂对货物六个面进行喷洒消毒;低温冷链运输物品则必须选用合法有效的专用低温消毒剂。)所有消毒工作做完以及接触完物品以后,需要用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或者用流动水按六部法来洗手。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对于物品检出新冠阳性也不必过度恐慌,有包膜的新冠病毒在干燥的物体表面,一般会很快死亡,只有在低温度的环境下,才会适当的延长和保留其生物活性。目前第八版新冠防控方案推荐的消毒剂对杀灭新冠病毒总体均是有效的,但新冠病毒被消毒剂杀死后虽已不具备感染性了,其核酸片段仍然可能存在,故核酸检测可能会呈阳性,这种情况则不必过度担心。
说起手卫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通常我们说的手卫生的定义,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的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但经常会有人问:现在到底是“6步洗手法”?还是“7步洗手法”?现在到底是执行“6步洗手法”?还是“7步洗手法”?为了解决手卫生的那些困惑,便于记忆,手卫生的方法被总结为“大六步”和“小6部”。
先说“大六步”:这里的“步 [bù]”,是步骤的步,指用流动水洗手时需要六个步骤完成,包括:第一步:淋湿;第二步:取液;第三步:揉搓;第四步:冲净;第五步:擦干;第六步:护肤。
来说说“小6部”:这里的“部 [bù]”,是部位的部,指揉搓手的六个部位,包括:①内=掌心 ②外=手背 ③夹=指缝 ④弓=指背关节 ⑤大=大拇指 ⑥立=指尖 ⑦完=腕,揉搓完毕,“完”也是“腕”的谐音:必要时增加对手腕部位的揉搓。如此算下来,“7部”揉搓法就诞生啦。
六步洗手法:是要用到流动水的。6部或7部(增加手腕部的话)揉搓法:是要用手消毒剂的。7个动作全部揉搓完,所需总时间不少于15秒。
①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为了更好的预防新冠,作为返家的旅客和工作人员,在公共场所除佩戴好口罩外,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手卫生。
①家庭:外出回家后第一时间洗手,注意手卫生, 可用免洗手消毒液含有杀菌成分(以醇类为主),对醇类过敏可使用季铵盐类,对新冠病毒杀灭均有一定的消毒效果。 并用流动水进行六部洗手法,配合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清洁干净双手。
②公共场所:参与现场工作或清洁卫生的人员均应加强手卫生措施,可选用含醇速干手消毒剂或醇类复配速干手消毒剂,或直接用 75%乙醇进行擦拭消毒;醇类过敏者,可选择季铵盐类等有效的非醇类手消毒剂;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 3%过氧化氢消毒剂、0.5%碘伏或 0.05%含氯消毒剂等擦拭或浸泡双手,并适当延长消毒作用时间。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然后按六部洗手法清洁消毒。
含氯消毒剂是指可溶于水,产生次氯酸,从而杀灭微生物的一类消毒剂。含氯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结核杆菌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类广谱消毒剂。常见的有次氯酸钠、漂白粉、漂粉精、二氯异氧尿酸钠(优氯净)、三氯异氧尿酸、氯铵T等。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吸入大量高浓度消毒剂后,可出现明显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咳嗽、气短、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发生化学性支气管炎、化学性肺炎,甚至化学性肺水肿。溅入眼晴会灼伤角膜、结膜,出现疼痛、畏光、流泪等。皮肤接触高浓度含氯消毒剂后可出现皮肤局部水疱、红肿、皮疹等接触性皮炎表现。
酒精、又称乙醇,常用75%的乙醇,可快速杀灭一般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真菌孢子、亲脂病毒。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若使用大量乙醇擦浴身体或大面积使用酒精擦拭消毒,也会引起呼吸道吸入中毒或过敏反应,呈兴奋状态,心跳加快、颜面潮红、步态不稳、判断力障碍、动作不协调等。同时酒精还属于甲类致燃物,操作不当易引发燃爆,造成烧伤。
二氧化氯在室温时为黄绿色至橙黄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受光和热也易分解释放出氯气。对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和芽孢、都有良好杀灭效果。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为氯气导致的中毒,低浓度二氧化氯对皮肤黏膜刺激性不明显,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肺水肿。首先出现流泪、流涕、眼痛、鼻酸,以及头痛、头昏,咳嗽、喷嚏、咳痰、胸闷、气急等刺激症状,也可发生明显哮喘。刺激症状出现的时间较氯气中毒迟,且逐渐加剧。
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常用其水溶液又称双氧水,为无色透明液体,微酸性。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可引起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接触中毒。浓度大于10%的过氧化氢有较强的氧化性和腐蚀性,可引起皮肤、眼、呼吸道、消化道的化学性烧伤。
过氧乙酸属氧化剂,为无色透明、弱酸性液体,用来进行空气消毒较易扩散,也不产生聚合物,开窗通风半小时气味即消散,浓的过氧乙酸分解速度慢,利于保存,建议用前现配稀释。一般来说,消毒用的过氧乙酸浓度很低,使用比较安全,但浓度过高的过氧乙酸溶液对皮肤、黏膜仍有强烈的刺激性,甚至引起损伤,配置时应注意。
消毒剂是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按有效成分可分为醇类消毒剂、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胍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和季铵盐类消毒剂。各类消毒剂消毒原理不同,使用和禁忌事项也各不相同,必须慎重选用,才能做到有效、安全和绿色的消毒。
这类不耐湿的纸质类物品的消毒不易用普通的化学消毒剂,建议⑴可高温消毒处理。可用温箱温度80℃-90℃消毒30-20分钟;⑵环氧乙环熏蒸消毒处理;⑶生物自净法,即密闭封存一个月以上。
有效成分乙醇含量为70%~80%,含醇手消毒剂>60%,复配产品可依据产品说明书。应用范围主要用于手和皮肤消毒,也可用于较小物体表面的消毒。
注意事项:乙醇为外用消毒液,不得口服,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如单一使用乙醇进行手消毒,建议消毒后使用护手霜。易燃,需远离火源。对酒精过敏者慎用。避光,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密封保存。不宜用于脂溶性物体表面的消毒,不可用于空气消毒。
含氯消毒剂有效成分以有效氯计,含量以mg/L或%表示,漂白粉≥20%,二氯异氰尿酸钠≥55%,84消毒液依据产品说明书,常见为2%~5%。应用范围适用于物体表面、织物等污染物品以及水、果蔬和食饮具的消毒。次氯酸消毒剂除上述用途外,还可用于室内空气、二次供水设备设施表面、手、皮肤和黏膜的消毒。
使用方法:用于物体表面消毒时,使用浓度500mg/L;用于疫源地消毒时,使用浓度1000mg/L;有明显污染物时,使用浓度10000mg/L;室内空气和水等其他消毒时,依据产品说明书。
注意事项:含氯消毒剂为外用消毒剂,不得口服,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配制和分装高浓度消毒液时,应戴口罩和手套。如不慎溅入眼睛,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就医。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有漂白、褪色作用。强氧化剂,不得与易燃物接触,应远离火源。置于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不得与还原物质共储共运。包装应标有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依照具体产品说明书注明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有效期和安全性检测结果使用。
二氧化氯消毒剂的有效成分是活化后二氧化氯含量≥2000mg/L,无需活化产品依据产品说明书。应用范围适用于水(饮用水、医院污水)、物体表面、食饮具、食品加工工具和设备、瓜果蔬菜、医疗器械(含内镜)和空气的消毒处理。
注意事项:二氧化氯消毒剂为外用消毒剂,不得口服,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不宜与其他消毒剂、碱或有机物混用。本品有漂白作用;对金属有腐蚀性。使用时应戴手套,避免高浓度消毒剂接触皮肤和吸入呼吸道,如不慎溅入眼睛,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就医。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的有效成分过氧化氢(以H2O2计)质量分数3%~6%。过氧乙酸消毒剂:过氧乙酸(以C2H4O3计)质量分数15%~21%。应用范围适用于物体表面、室内空气消毒、皮肤伤口消毒、耐腐蚀医疗器械的消毒。
①物体表面消毒:0.1%~0.2%过氧乙酸或3%过氧化氢,喷洒或浸泡消毒作用时间30min,然后用清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②室内空气消毒:0.2%过氧乙酸或3%过氧化氢,用气溶胶喷雾方法,用量按10mL/m3~20mL/m3(1g/m3)计算,消毒作用60min后通风换气;也可使用15%过氧乙酸加热熏蒸,用量按7mL/m3计算,熏蒸作用1~2h后通风换气。
③皮肤伤口消毒:3%过氧化氢消毒液,直接冲洗皮肤表面,作用3~5min。
④医疗器械消毒:耐腐蚀医疗器械的高水平消毒,6%过氧化氢浸泡作用120min,或0.5%过氧乙酸冲洗作用10min,消毒结束后应使用无菌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注意事项:液体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有腐蚀性,对眼睛、黏膜和皮肤有刺激性,有灼伤危险,若不慎接触,应用大量水冲洗并及时就医。在实施消毒作业时,应佩戴个人防护用具。如出现容器破裂或渗漏现象,应用大量水冲洗,或用沙子、惰性吸收剂吸收残液,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易燃易爆,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与还原剂接触,遇金属粉末有燃烧爆炸危险。
含碘消毒剂效成分: 碘酊:有效碘18g/L~22g/L,乙醇40%~50%; 碘伏:有效碘2g/L~10g/L。应用范围是碘酊:适用于手术部位、注射和穿刺部位皮肤及新生儿脐带部位皮肤消毒,不适用于黏膜和敏感部位皮肤消毒。碘伏:适用于外科手及前臂消毒,黏膜冲洗消毒等。
①碘酊:用无菌棉拭或无菌纱布蘸取本品,在消毒部位皮肤进行擦拭2遍以上,再用棉拭或无菌纱布蘸取75%医用乙醇擦拭脱碘。使用有效碘18mg/L~22mg/L,作用时间1~3min。
②碘伏:外科术前手及前臂消毒:在常规刷手基础上,用无菌纱布蘸取使用浓度碘伏均匀擦拭从手指尖擦至前臂部位和上臂下1/3部位皮肤;或直接用无菌刷蘸取使用浓度碘伏从手指尖刷手至前臂和上臂下1/3部位皮肤,然后擦干。使用有效碘2g/L~10g/L,作用时间3min~5min。
③黏膜冲洗消毒:含有效碘250mg/L~500mg/L的碘伏稀释液直接对消毒部位冲洗或擦拭。
注意事项:含碘消毒剂为外用消毒液,禁止口服。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对碘过敏者慎用。密封、避光,置于阴凉通风处保存。
含溴消毒剂的有效成分是溴氯-5,5-二甲基乙内酰脲,质量分数92%~95%,有效卤素(以Cl计)质量分数54%~56%。1,3-二溴-5,5-二甲基乙内酰脲,质量分数96%~99%,有效溴(以Br计)质量分数107%~111%。应用范围:适用于物体表面的消毒。
使用方法:物体表面消毒常用浸泡、擦拭或喷洒等方法。溴氯-5,5-二甲基乙内酰脲总有效卤素200mg/L~400mg/L,作用15min~20min;1,3-二溴-5,5-二甲基乙内酰脲有效溴400mg/L~500mg/L,作用10min~20min。
注意事项:含溴消毒剂为外用消毒剂,不得口服。本品属强氧化剂,与易燃物接触可引发无明火自燃,应远离易燃物及火源。禁止与还原物共贮共运,以防爆炸。未加入防腐蚀剂的产品对金属有腐蚀性。对有色织物有漂白褪色作用。本品有刺激性气味,对眼睛、黏膜、皮肤有灼伤危险,严禁与人体接触。如不慎接触,则应及时用大量水冲洗,严重时送医院治疗。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眼镜、橡胶手套等劳动防护用品。
酚类消毒剂的有效成分一般依据产品说明书。应用范围:适用于物体表面和织物等消毒。
注意事项:苯酚、甲酚对人体有毒性,在对环境和物体表面做消毒处理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如有高浓度溶液接触到皮肤,可用乙醇擦去或大量清水冲洗。消毒结束后,应对所处理的物体表面、织物等对象用清水进行擦拭或洗涤,去除残留的消毒剂。不能用于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的消毒,不能用于医疗器械的高中水平消毒,苯酚、甲酚为主要杀菌成分的消毒剂不适用于皮肤、黏膜消毒。
季铵盐类消毒剂的有效成分一般依据产品说明书。应用范围适用于环境与物体表面(包括纤维与织物)的消毒。适用于卫生手消毒,与醇复配的消毒剂可用于外科手消毒。
③卫生手消毒:清洁时使用浓度1000mg/L,污染时使用浓度2000mg/L。
注意事项:季铵盐类消毒剂为外用消毒剂,不得口服。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避免接触有机物和拮抗物。不能与肥皂或其他阴离子洗涤剂同用,也不能与碘或过氧化物(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磺胺粉等)同用。
使用消毒剂切勿过度消毒,消毒防护虽好但是不合理或是过量的消毒反而可能会对身体或环境造成伤害。不建议对车辆的轮胎或者对着马路等开阔的外环境进行喷洒消毒剂;不建议在小区门口铺设雾化消毒通道;不建议在小区电梯内用高浓度的含氯消毒液进行喷洒消毒(一般用75%的乙醇少量喷洒表面,或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即可,以免在封闭空内浓度过高引起人体不适);不建议直接使用消毒剂对人员做消毒;不建议在有人的情况下对空气(空间)使用化学消毒剂;不建议不做任何防护措施来使用消毒剂。
【返回列表】